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邮编是多少(西红门邮编是多少)

大兴区西红门邮编是多少?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人民政府 邮编:100076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老三余工业大院 邮编:100076。

西红门是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建南海子皇家苑囿时所辟建的西侧红门,因此得名“西红门”。而初始成村落已有千年历史,当初却不叫这个地名。

  史料记载,早在辽、金时期,据说这里曾称“西綦村”, 仅是个以“綦”为姓的小村庄。到明初时,朝廷开始从山西、山东及江浙一带往北方地区移民,使“西燕村”人口大增,曾又被更名为“千户屯”,到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永乐皇帝在村东建南海子皇家苑囿,又把苑囿地域范围内的村庄强行迁出。这样,又有一部分百姓被迁到“千户屯”。南海子苑囿在村东开辟了一座一大一小两个门洞的“西红门”,“千户屯”又被改称为“西红门”,并一直沿袭至今。

  从江浙地区的移民中,有以陈氏为首的几户回民。后来又引来了更多的回民同乡,西红门逐渐成为回民聚居的村落。

  满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把南海子改称南苑,这里成为清代帝王行围狩猎、演武阅兵的皇家禁苑。并派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及“随龙入关”的满族旗人来守护管理南苑各门。就这样,西红门里又开始有了满族旗人定居,后来也融入西红门村。

  因此,西红门是由汉、回、满三个民族组成的村落。由于南海子皇家苑囿建在了北京城南,挡住了正南通往京城的交通。人们由南进京只能绕道南海子东、西两侧进京。这样,南海子西红门外的一条古幽州南大道便成为了入京的主要交通隘口。重要的地理位置,使西红门村很快成为了京南重镇。

  西红门村属明、清两代最兴盛。当时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仅庙宇就有十二座之多。其中有九圣庙、五帝庙、贞武庙、关帝庙、娘娘庙、龙王庙、什坊庙、山泽庙、三官庙和观音寺、清真寺。据说,康熙皇帝曾御驾西红门村,并赐给西红门村清真寺半副銮驾,这个故事一直在西红门村民间流传。

  传说在康熙年间,永定河决口泛滥。洪水由西向东滚滚而来,殃及到南海子。而西红门首当其冲,受灾非常严重。康熙皇帝正驻跸在南海子新衙门行宫,决定出西红门微服私访去察看灾情。他看到无数灾民拉家带口、扶老携幼往京城方向逃难,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忽然,他看到村中一座被洪水冲毁严重的清真寺门前人头攒动,便好奇地走过去看个究竟。近前一看,这里正有人搭棚舍粥赈济灾民。便让随侍上前打听,才知道舍粥者并不是当地官府,而是清真寺的阿訇自发的赈灾之举。康熙皇帝听罢很是感动,不住地点头称赞。这次微服私访,西红门清真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以后,康熙皇帝听说西红门那座被洪水冲毁的清真寺已在全体村民的帮助下又修饰一新。即传旨掌礼司,将半副銮驾赐给西红门清真寺,以示皇恩。

  据西红门人编著的《宫门旗人》一书介绍,西红门村汉族人口约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回族人口约占百分之二十五;满族人口约占百分之十。满族人原本居住在西红门里,被称为“门里头人”。居住有“罗、马、衡、陈、赵、定”等姓氏的满族人。其中“罗、陈、赵、定”属镶黄旗;“衡”属正白旗:“马”属镶红旗。在西红门的满族姓氏中,数“定”姓地位最高,人称“定大老爷”。南海子苑囿荒废后,也都并入了西红门村。

  由此可知,西红门村是一个由汉、回、满三个民族形成的大自然村。几百年来,全村各民族相濡以沫,共存共荣,是典型的多民族同居一镇、和睦相处的大村落。

原创文章,作者:久客联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cca.com/10833.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