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控双达标”?“一控”也叫做污染物总量控制,指的是到2000年底,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要使本辖区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
总量控制并非对所有的污染物都控制,而是对二氧化硫、工业粉尘、化学耗氧量、汞、镉等12 种主要工业污染物进行控制。“双达标”指的是:
一、到2000年底,全国所有的工业污染源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到2000年底,47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和地面水按功能区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这47个环保重点城市包括所有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以及大部分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
按功能区达标指的是城市中的工业区、生活区、文教区、商业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等不是执行一个环境质量标准,而是分别达到不同的环境质量标准。
例如,我国空气质量标准目前有3个级别,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比较严,适用于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二级标准则宽松一些,适用于生活居住区、文教商业区;三级准最宽松,适用于工业 区,城市中不同的功能区按不同的环境质量标准来要求。
一控双达标的双达标是指?
双达标指:到今年年底,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环境空气、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达标”。
“太湖三万六千倾,点点渔船波光麟。湖天一色浩渺间,泛舟一叶穿帆影。”这是古人对太湖景色的赞美。20世纪80年代,一首“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在全国唱响。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大潮拍击着太湖沿岸,环太湖的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四城市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2018年,太湖流域总人口610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4%;地区生产总值87663亿元,占全国GDP的9.7%;人均GDP14.4万元,是全国人均GDP的2.2倍。
进入20世纪90年代,曾吟唱多年的“太湖美”听起来已并不全然入耳。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面前:太湖水环境不断恶化,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水体出现问题,其根源却在城市。随着城市生产的发展,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生活污水等大量地倾入河道水网,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逐步上升。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来到太湖边,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用太湖水泡苏州的碧螺春,这茶是仙茶,但现在再用太湖水泡茶,茶已变味了。
面对如此现状,怎么办?1996年4月,国务院召开太湖流域环保现场执法会议,向太湖周边的江苏、浙江、上海下达了限期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任务。199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据太湖流域的区域特点制定了“零点行动”方案,即至1999年1月1日零点,太湖流域工业企业污水必须达标排放,并提出治理太湖“目标高于淮河流域、要求严于淮河流域、力度大于淮河流域”的总体要求。
湖州市认真响应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成立了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建立“零点行动”指挥中心,印发《湖州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98零点行动”实施计划》,按照“1998年所有工业企业(包括乡镇企业)、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及沿湖宾馆、饭店等污水达标排放”的总体目标,排定73家重点水污染防治企业,制订企业关停并转等措施的具体日程安排,并要求1998年底超标排放水污染物的企业一律关停。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至1998年底,湖州市先后淘汰、关闭生产工艺落后、治理无望的各类低小散工业企业200多家。其中,73家重点水污染防治企业,已达标排放60家,污水处理设备已完工正在调试的5家,停产治理2家,关闭6家。在实施“零点行动”过程中,安吉县连续投入了8000多万元,关闭了一家与共和国同龄的老牌企业——孝丰造纸厂,并对74家水污染企业进行强制治理,关闭64家污染企业。
1998年12月31日晚,湖州市“零点行动”指挥中心向省指挥中心报告,湖州市重点水污染防治企业治理全部完成,标志着“零点行动”初战告捷,得到国务院及省政府以及媒体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从1999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巩固“零点行动”成果,提出市域河流达到三类水质的目标,部署在湖州市开展“一控双达标”行动。“一控双达标”是《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确定的2000年要实现的环保目标。“一控”指的是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到2000年底,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双达标”指的是工业污染源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空气和地面水按功能区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至2000年底,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湖州市106家“国控”重点污染治理企业中,实现达标排放78家,关停8家;139家“省控”重点企业中,累计投入治污资金2.4亿元,112家企业完成治理任务;湖州市“市控”污染企业共1051家,完成治理936家,其中53家被关停,达标率为89%。浙江省考核组一致同意湖州市通过“一控双达标”核查验收,“一控双达标”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此基础上,2005年开始,一场更为声势浩大的“811”环境污染整治工程在湖州大地上展开。按照“关闭一批作坊企业、规范达标一批企业、提升一批骨干企业”的思路,湖州市重点开展污染行业的整治。至2007年底,长兴完成了全县175家蓄电池生产企业整治;吴兴区织里镇纺织印染砂洗行业、南浔区旧馆镇有机玻璃行业完成了整治;德清县造纸行业、长兴县印染行业、安吉县国道省道沿线烟尘等5个市级重点监管区基本完成整治。
2007年9月,太湖流域湖州段遭遇蓝藻大爆发,市委、市政府再次痛下决心,对太湖一带的风景线进行整顿。至2008年8月,太湖边餐饮船、湖鲜街全部拆除,年减少污水排放5万吨。同时,湖州市建起了全省可监控面最广、监控能力最强、设备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环境监控网络,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监控联网,并加大了对重点污染企业的排污情况突击检查,基本杜绝了漏排偷排的现象。
在太湖流域第一轮治理取得显著效果之际,2013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五部门联合批复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部署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2014年,湖州市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此后,湖州市把握重点和关键,以实干精神推进试点建设,加强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其间,湖州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湖长制度,通过推进南太湖水源地保护和治理工程、清水入湖工程、原生态动植物复原工程和蓝藻应急处置工程等项目,不断巩固水污染治理成果,推动太湖水质持续改善,南太湖入湖口水质常年保持Ⅲ类水标准。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18年5年间,湖州市累计投入429亿元,关停了苕溪两岸重污染高耗能企业和低小散企业4054家。
从“零点行动”到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一轮轮的太湖污染治理,使太湖再现清澈的湖水,恢复了曾经的美颜。沿湖南岸,水清岸绿,绿植密布,宛若画卷。“守着太湖、呵护太湖”,已经成为300万湖州人的共同心愿和美好愿景。
原创文章,作者:久客联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cca.com/15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