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比战死的人还要多,长津湖之战,第9兵团伤亡为何会这么大?1950年11月7日,在进入朝鲜战场之后由于第一次战役的作战并没有达到一开始的战略目的,彭老总决定发动第二次战役以继续扩大战果。
在西线,38军113师一天一夜急行军140公里成功堵住了美军撤退的口子,在这之后他们更是以疲惫之躯堵住了三所里的缺口,而在松骨峰,范天恩的335团也是创造了军事上的奇迹,一个团血战松骨峰挡住了美军1万人的进攻。
在东线,第9兵团也取得了累累战果,9兵团是三野的主力部队,这其中9兵团20军更是华野的头号主力军,美军陆战1师号称成立200年来从无败绩,在长津湖之战中,一向自大的美军陆战1师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北极熊团被27军成建制消灭,他们的团旗至今还在军事博物馆之中被展览着。
不过提及这场战役,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很多人都不愿意提及:长津湖之战对于美军陆战1师来说是噩梦,他们永远也忘不了志愿军那嘹亮的冲锋号,以及冲锋号响起之后从皑皑白雪之中成千上万冲下来悍不畏死的战士。
对志愿军来说,长津湖之战也是不愿意想起的回忆,此战之中第9兵团的战士以大无畏的精神打垮了美军战斗力最强的陆战1师,可是这一战之中志愿军自身的伤亡也很大,志愿军冻伤将近30732人,冻死4000人,战死7304人,战伤14062人,从具体数字来看,志愿军冻死冻伤的人数远超过战斗减员。
此战过后,第9兵团大伤元气不得不撤退到后方修整,而毛主席在听到第9兵团的伤亡数字之后沉默了很久,志愿军司令员彭老总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忍不住流泪,长津湖战役结束后,第8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奉命回国,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为在长津湖之战中冻死冻伤的战士而流泪了,这是他一生最大的痛。
可以说,若非这突如其来的暴雪长津湖之战不会这么残酷,而美军陆战1师也必定会被第8兵团的将士打垮。
现在的网络上关于长津湖之战可谓是众说纷纭,可是小编认为我们是站在后来人的角度上去享受先辈们为我们打下的红利,对于这些我们更应该客观去看待,而不是一窝蜂的人云亦云,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9兵团的革命先辈们已经做到的很好了,因为对于美军来说长津湖是他们永远的噩梦。
而长津湖的大量非战斗减员也不该仓促归结一个人,事实上9兵团的大量非战斗减员其实也有多方面因素:
对北方的天气预估不足
现在的网络上肯定很多人都在争论一个问题:北方和南方究竟哪个冷?有人说南方更冷,因为无论穿多厚的衣服还是会感觉到凛冽的寒风,有人则说北方只要穿暖了就没问题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舆论,让很多到北方旅游的南方小伙伴一下子傻眼了,事实上当他们穿着南方的大棉袄到北方时,在寒风之中他们连一个小时都坚持不了,在现代社会对于南北方的气温很多人都存在着一种误区,更不用说当年的志愿军前辈了,在那个没有通信的年代南方的战士对于北方的寒冷可能根本没有任何概念,无论是士兵还是指挥员在这点上都存在着误区。
对南北方气温的认识不足是9兵团非战斗减员的最大因素。
第9兵团作为华野头号主力,其战斗力是不用说的,20军的前身是闽东独立师,抗日战争时期也是新四军战斗力最强的第一师,解放战争时期又是华野一纵,是粟总手下头号战将叶飞上将带出来的,其攻坚能力、穿插能力堪称一流,在当时打了许多的硬仗、恶仗;27军前身是华野9纵,成军时间较晚,可是其战斗力在华野之中也是不俗的,9纵司令员许世友将军给了这支部队灵魂;26军也是华野主力部队,战斗力也是不俗。
也正是因为9兵团的战斗力比之4野的13兵团也是不遑多让,中央才会调集华野头号主力入朝。
第9兵团的战士大部分都是南方兵,大部分都是山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战士,对于北方的严寒天气根本不清楚是一个什么情况,所以部队出发的时候都是穿着华东地区的棉袄就出发了,有的甚至还穿着单衣。
当第9兵团的将士到达东北的时候,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大吃一惊,直言“你们穿成这样子入朝是会冻死人的。”
由于前方军情紧急,因此9兵团在到达东北之后就火速赶赴朝鲜,可是由于这大棉袄大大影响力行军速度,因此有些战士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就直接轻装前进,这直接导致了后面一系列的悲剧发生。
可以说对朝鲜严寒的天气认识不足是9兵团大量冻伤的原因之一,当第9兵团战士到达盖马高原的时候才算是认识到了朝鲜战局的残酷。
此时为时已晚,由于缺少各种防寒物资周边又没有民宿故而只能在雪地露营,这就导致9兵团战士大量非战斗减员,不过就是在这么恶劣的情况下,9兵团的前辈们还是打垮了美军战斗力最强的陆战1师,可见当年先辈们的钢铁意志。
朝鲜战局持续恶化,9兵团行军太过仓促,物资又不足
其二,那就是第9兵团入朝太过仓促,或者说前方情况太过危急,以至于9兵团不得不仓局行军,这又是由朝鲜战局所决定的。
第9兵团本来是收复宝岛的主力部队,在朝战爆发前夕本来在东南沿海一带进行登陆训练,准备接下去收复宝岛的战役。
不过由于1950年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让一切都戛然而止,由于朝鲜方面并没有对统一之战有一个充足的认识,甚至在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并未通知新中国,让新中国在接下去的一切都很被动,而本该收复宝岛的第9兵团也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停止了登陆训练,为了支援朝鲜,中央命令9兵团北调作为第二梯队入朝作战。
在第9兵团奉命北调的时候,陈老总特地向中央请示:“宋部部队中尚未进行动员,尤其装备尚待调整,冬衣未发”请求在11月中旬再开赴朝鲜,从当时实际角度出发,陈老总的这个建议是合理的,如果9兵团晚半个月出发那么情况就会不一样了。
可是朝鲜战局已经时不我待了,由于美军的强势介入让朝鲜战场形势急速恶化。
当时先期入朝的第13兵团堵住了西线的缺口,可是东线的10万美军仅仅靠着1个42军是很难支撑的,而且当时42军的一个师还被调去支援西线,仅靠这2万人很难抵挡东线美军的进攻。
也正是基于这种情况,9兵团才紧急入朝,然而形势的恶化令志司和中央都没有想到。
第9兵团本该在沈阳和丹东集结之后才入朝,可是美军的机械化行军速度实在太快了,为此中央只能再一次向第9兵团发电报,部队不必集结,先期到达沈阳的20军先行入朝,之后26军、27军在分批次入朝。
第9兵团有将近15万人,这么庞大的棉衣需求东北局根本无法在短时间之内筹措,当时先入朝的13兵团已经领走了大量的棉衣。
当20军到沈阳的时候,东北的棉衣库存仅仅剩下13兵团未领走的35090件,棉手套6400套,棉鞋27178双,后续的棉衣又还未到达,也就是说这棉衣的发放率只有70%左右,棉手套只有12%,棉鞋也只有53%。
也因此以20军的冻伤人数最为严重,长津湖战役之中,20军冻伤减员人数超过了40%,而后期入朝的26军和27军情况则要稍微好上一点。
后勤运输困难,战士们一顿只能吃一个土豆
除了对严寒天气的认识不足和军情之外,后勤运输的不足也是9兵团战士大量减员的原因之一。
在抗美援朝初期,由于没有制空权和铁路,志愿军的运输工具只能靠汽车,根据当时东北后勤部的计算,志愿军光食品供应就需要1500辆,可是实际上当时志愿军的汽车总数还不及这数目的一半。
志愿军刚入朝时候运输车有735辆,可是到了11月12日就被炸毁了315辆,由于当时中国的重工业体制还未完善,苏联的援助又迟迟不到位,这就让后勤运输更加困难了。
本来东北军打算给9兵团配发20万件棉衣,可是由于天上美国佬的飞机持续在狂轰滥炸,以至于第9兵团不能将配发的棉衣送到每一位战士的手上,这也就造成了第9兵团的大量冻伤减员。
除了冻死冻伤之外,粮食也是一个大问题:
从入朝作战到长津湖战役结束,第9兵团共需要粮食900万斤,可是实际送到前线的还不足这个数据的一半,战士们每天只能领到3个土豆,就算是指挥员能吃到一把炒面都是不错不错的了,营养价值跟不上就导致战士们在进攻过程之中难以保持体力。
在长津湖潜伏期间,第9兵团的战士甚至都没有喝上一口热水,渴了就只能就地抓一把雪。
而相反,整个长津湖战役期间美军强大的运输能力确实让人羡慕,长津湖地区美军陆战一师仅负责运输物资的车辆就达到了上千台,超过了当时整个志愿军拥有的车辆,除了地面输送能力,美军还有强大的空投能力,长津湖战役后期,志愿军多次炸毁了美军必经之路水门桥,美军还是凭借着强大的运输能力修复了水门桥。
可就算是这样强大的美军在长津湖地区的非战斗减员也是非常严重的,整个长津湖战役期间,美陆战第一师的非战斗减员也达到了7313人,而美陆战7师则没有具体的数字,可是综合美陆战1师的情况来看,非战斗减员也不容小看。
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之下,9兵团将士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换上任何一个指挥员和任何一支部队在当时这种极端条件之下都不会比9兵团做的更好。
长津湖的残酷让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感慨道:“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
可是在这里,9兵团的战士们征服了长津湖,当美军看到一个个披着白色披风的战士从白雪皑皑的大雪之中踉踉跄跄地往前冲时,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惧。
多年以后,一个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美国老兵回忆道:“这是一场没有胜利希望的战争。”
原创文章,作者:久客联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cca.com/15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