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石棺内部还在反应吗(切尔诺贝利石棺内部还燃烧吗)

切尔诺贝利大火是否会烧化核电站“石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禁区森林大火蔓延十余天,一度逼近核废料储存设施,火灾造成区内辐射值超常并释放大量放射性烟尘。乌克兰官方称不会危及核设施,当地核辐射也正常,绿色和平组织称火灾规模大过官方估计

切尔诺贝利石棺内部还在反应吗(切尔诺贝利石棺内部还燃烧吗)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禁区的森林大火持续燃烧,一度离禁区内最危险的核废料储存地点仅2公里。正当火势失控之际,一场“及时雨”让火情部分得到控制。

从此前社交媒体发布的现场照片和视频来看,这场从4月3日开始燃烧的森林大火规模很大,火势凶猛。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门4月13日称,已经出动了310名消防员和数十辆消防车、3架飞机和3架直升机灭火,但仍难以控制火势。

危急时刻“天公作美”,当地时间14日上午11点开始的一场降雨将禁区的大部分明火浇灭。目前消防人员已开辟出约110公里的隔离带,并加强了储存放射性废料设施的防火措施。

火灾导致当地核辐射量显著升高,引发广泛关注甚至恐慌。

早在4月5日,乌克兰生态检查部门负责人菲尔索夫(Yegor Firsov)就在Facebook称,当地辐射量很不幸超过了正常阈值,并公布一段视频,显示探测辐射量的盖革计数器数值比正常值高16倍。但乌克兰官方后来否认这一说法,并表示该地区“在正常范围内”,菲尔索夫也撤下他的言论。

西南风将裹挟着烟尘向白俄罗斯方向飘动,4月14日风向突变,烟尘朝着乌克兰首都基辅方向袭来。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Aque卫星图片显示,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方圆2600平方公里的禁区内,森林大火和浓烟异常活跃。

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门4月13日回应称,电站、废料储存以及禁区内的其他关键地点没有受到威胁;基辅的所有辐射水平都是正常的,并呼吁民众保持冷静,不要听信“世界末日”的谣言。

不过,据路透社援引绿色和平组织俄罗斯分部一名成员的话表示,火灾规模比乌克兰官方估计的要大,第一火场过火面积达到3.4万公顷,而距核电站仅一公里之遥的第二火场过火面积也有1.2万公顷。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此间舆论认为乌政府难逃“未予足够重视”之嫌。

人们担心,火情是否会再度威胁核废料储存设施的安全,而大火产生的放射性浓烟随气流将向更多地方扩散。

不大可能危及核废料储存设施

大火威胁的切尔诺贝利核废料储存设施,是一座巨型的“石棺”状拱顶混凝土掩体,其下“封印”着34年前的那场举世闻名的核灾难残骸。

该“石棺”掩体落成于2017年,由不锈钢架支撑,长260米、宽165米、高110米,厚厚的混凝土壁重达3.1万吨,接近埃菲尔铁塔的三倍重量。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世界三次严重核事故始末》参编人陈巧艳向《财经》介绍,“石棺”将整座发生爆炸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残骸罩在其内,核电站其他的1号、2号和3号机组运行产生的核废料也贮存于此处,对应一座地下掩体设施。

陈巧艳认为,“石棺”始终处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监督下建造和运营,防护级别非常高,与四周留有足够的消防隔离带,能够抵御一定规模和时长的大火,不太可能造成其内放射性物质泄漏。

回溯至1986年4月26日凌晨,由于人为操纵失误和反应堆设计缺陷,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核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大量强辐射物泄漏,导致方圆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134名应急工作人员罹患急性放射病,其中28人死于极大剂量的辐射。撤离人员11万余人。成为迄今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

核泄露事故发生后的数月内,冲锋陷阵的苏联救灾人员紧急搭建了一座“石棺”用于封锁事故反应堆。并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并未因核事故而停工,由于能源短缺,乌克兰政府要求其他未受影响的机组继续工作,直到2000年整座核电站才最终废弃。随着旧“石棺”严重老化,巨大的安全隐患摆在欧洲和全世界面前。

1997年12月,第23届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决定成立切尔诺贝利基金,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受托管理,为“掩蔽工程实施计划(Shelter Implementation Plan, SIP)” 筹集资金,以资助乌克兰完成切尔诺贝利事故善后工作。

SIP项目要求在切尔诺贝利打造一座至少保持100年安全稳定的“石棺”状掩体,辅之开拓出一大片新安全禁区(NSC),最终将核电站的遗址彻底转变为一个符合生态要求地区。据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计算,SIP项目耗费达20多亿美元。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核安全部门主管Vince Novak表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善后处理对全球核能行业意义重大,确保切尔诺贝利4号机组的安全遮蔽会让大家认识到核事故是能用妥善的方法得到解决的。

放射性烟尘的危害有多大

火灾导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禁区辐射量显著上升,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人们担心,火灾造成的放射性烟尘扩散会带来安全隐患。

乌紧急情况部门4月14日指出,辐射检测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目前首都基辅和诺贝利核电站附近的普里皮亚季的辐射指标现处于正常范围内。乌紧急情况部门呼吁人们保持冷静,不要听信各类谣言。

陈巧艳向《财经》记者介绍,1986年核事故发生后,厂址的周围是沉积了大量放射性核素。随着时间的流逝,短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已衰变殆尽,而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会渗透到土壤、地表水之中,并吸附浓集在植物体内。

大火的焚烧使植被、地表水、土壤和物体表面残留的放射性核素,发生大体积炭化、灰化和减容减量,造成放射性物质的二次弥散,导致辐射量高于背景值。

根据2014年发表于国际环境与健康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的一篇论文,研究者基于2010年真实发生的切尔诺贝利禁区火灾数据,通过计算机建模,测算了3类情形下切尔诺贝利禁区发生火灾造成的影响。

论文指出,如果禁区内10%的面积被烧,放射性元素铯-137的释放量约为0.3PBq(PBq为放射性活度单位,用来测量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如果50%的面积被烧,释放量约为1.6PBq,如果全部被烧,释放量约为4.2PBq。焚烧10%森林的释放总量就可以达到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事故等级的5~6级。

不过,上述研究给出的是科学家设想的最坏情况,目前火势尚未深入禁区,过火面积超过禁区10%的可能性不大。

陈巧艳强调,这些被火灾释放的放射性物质的剂量非常低,远低于威胁人体安全的标准。“自然界的岩石、土壤、水和植物里普遍存在放射性核素,任何普通的一场森林大火都可以检测到放射性高于背景值。”

“2017年我们的核电专家坐飞机前往切尔诺贝利考察,发现切尔诺贝利当地的盖格计数器读数比飞机的读数相当,说明当地环境中的放射性水平已经降到很低。”陈巧艳表示,从福岛核电站事故来看,虽然在一些地方的放射性值比正常值高一些,但还不到影响人的健康的程度,依然有人正常居住和生活。

焚烧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会随着烟尘和气溶胶释放到大气环境中将扩散到更远地方,一些长半衰期的核裂变金属核素,如铯-137、铁-54、钴-60、锰-53、镍-63等的放射性同位素会被吸附在气溶胶和烟尘上,能够飘浮几十、上百公里然后重新沉降在地表;碳-14、氚、碘-129等气态放射性核素,将重新参与全球的大气循环。

“不必担心,放射性物质的浓度会随迁移距离快速下降。”《财经》记者从一位从事核设施流出物及环境介质辐射测量的专家处获知,火灾造成的放射性烟气能上升到多高,决定了能飘多远。烟尘飘浮降落如果近似看成一个抛物线(实际上更复杂),一般森林火灾,不太可能上升到很高的高空,所以飘浮降落的区域半径比较小,大量迁移到别国的几率更加小。

该专家进一步表示,目前中国大陆处于春夏季,主风向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都是从海上吹往内陆,和放射性飘来的方向正相反。这与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时间接近,情况相似。“即使飘到中国时,放射性也已经过很大区域的大气扩散和大气稀释,对中国影响很小。”

核电站如何应对火灾

人类自从撤离切尔诺贝利禁区后,这片土地即被大自然接管,森林覆盖率呈现显著增长,其中大部分为易燃不易灭的针叶林,大量落在地面的松针层极易发生火情扩散。2000年核电站完全废弃后,周围的树木长期无人清理。

“核电站遇到外部袭来的火灾,这种状况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在核电站选址之初就要离开可燃物相当大距离。”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能源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消防专项组副组长谭广萍向《财经》记者表示。

据谭广萍介绍,按照国内的标准要求,核电站选址是需要经过严格筛选和评价,考虑所有可能对核电站造成危害的各种因素,包括油库、航线等,并与其相距有效的安全距离,防止对核电站造成侵袭。核电站生产区域内一般铺设石子,而不种植草木,厂房全部是混凝土建造,可以防止外部火灾在厂区内的扩散。

相对于厂外袭来大火这类小概率事件,核电站需要着重应对厂内的火灾隐患。

“根据核电厂总平面布置要求,核电厂内各子项之间都要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一旦出现起火点,不会造成全厂性的火势蔓延。”谭广萍介绍,核电站各厂房内都会设计安全防火分区,对一些特殊地方会重点防护的,如变压器、油罐、电缆、其它可燃物等都有特殊防护设施,核废料的贮存场所也会严格封死在混凝土之中。

在中国,核电厂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灭火和防排烟等设施,同时各大核电厂内都配备有专职消防队员,定期训练并建立起一整套预警灭火机制。“核电厂对消防管理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在厂内启动动火作业,也需要各级的审批手续、监管制度。”谭广萍表示。

2019年9月,国务院发表《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这是中国发表的首部核安全白皮书,明确了“纵深防御”的核电站消防安全管理原则,即设置多道防御屏障和多重保护,强化防御的完整性、独立性和有效性。

谭广萍认为,核电站可以通过从预防开始,逐层逐级设置火灾预防、扑灭火灾和防止火势蔓延的手段以达到“纵深防御”的要求。

原创文章,作者:久客联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cca.com/3998.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